【文献解读】腹泻对环孢霉素代谢的影响
发布日期:
2025-08-08
浏览次数:
0

环孢霉素作为一种强免疫抑制剂广泛用于各种器官移植领域,可有效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率。通常该药物的使用遵循固定的应用规则 ,也即起始剂量为15 mg/kg,随后逐步减少至5mg/kg。在这一过程中,严格检测体内环孢霉素的浓度水平是防止药物副作用的重要举措[1]。环孢霉素的血药水平受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营养状况 、其他药物使用、机理环境等。其中 ,腹泻影响非常显著,很容易造成患者但却很容易被忽视 。
腹泻对于患者来说 ,通常认为是个小麻烦,但是对于环孢霉素服用患者来说确有深远影响。环孢霉素治疗患者有14%-47%的人会出现腹泻 。腹泻与环孢霉素水平间有复杂的关系 ,涉及药代学的改变、吸收动力学等 。






本案例报道系列旨在为医生提供一个正确应对患者腹泻状况的实操教案



案例1

12岁女孩因血管球性肾炎而换肾。手术后其实药物包括环孢霉素(15mg/kg)、甲基强的松龙(20mg/kg静脉注射)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1.5 mg/kg静脉注射),持续了2-3周。随后,患者降低了环孢霉素剂量至12mg/kg/day 。期间环孢霉素TDM显示谷浓度均在380 ng/ml左右,甚至在第7周达到了415ng/ml,且有稀便症状。为此进一步降低环孢霉素剂量至10mg/kg/day,并补水(ORS and IV fluid)。第一周环孢霉素浓度依然上升至440ng/ml ,进一步降低剂量至8mg/kg/day,第十周环孢霉素谷浓度回落至340ng/ml。在腹泻期间 ,环孢霉素最终降至202-300 ng/ml水平(第20周),患者得以继续治疗。

案例2

10岁男孩因血管球性肾炎而换肾  。术后起始治疗是环孢霉素(15mg/kg) 、甲基强的松龙(20mg/kg静脉注射)、抗胸腺细胞球蛋白(1.5 mg/kg静脉注射)。为防止副作用,患者也在治疗初期就开始进行TDM检测。3周后TDM显示环孢霉素谷浓度为368ng/ml,较高 。在随后治疗的3-4周,环孢霉素剂量降到10-12 mg/kg/day ,环孢霉素谷浓度在第7周降到了290ng/ml。但出现了腹泻症状,接收补水治疗(ORS and IV fluid),但是环孢霉素谷浓度很快上升至460ng/ml。修改补水方案,仅采用ORS,并进一步降低环孢霉素剂量至8mg/kg/day。但是环孢霉素谷浓度一直维持较高浓度,直到第16周,腹泻症状消失停止补水,环孢霉素谷浓度才下降到223ng/ml。

案例3

11岁男孩因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做肾移植。术后的起始治疗为环孢霉素(15mg/kg)、甲基强的松龙(20mg/kg静脉注射)、抗胸腺细胞球蛋白(1.5 mg/kg静脉注射)。TDM显示,第3周环孢霉素谷浓度为376ng/ml 。随后3周采用8mg/kg/day的剂量治疗 。第8周 ,患者出现发热和腹泻 ,开始补水治疗(ORS and IV fluid)并服用灭滴灵。此后 ,环孢霉素谷浓度升至423ng/ml的高位 ,为此继续降低环孢霉素剂量至6mg/kg/day ,但是环孢霉素血药浓度降低不明显。直至腹泻停止,环孢霉素浓度明显下降,患者改为环孢霉素8mg/kg/day维持治疗,环孢霉素血药浓度一直维持在靶谷浓度 。

【文献解读】腹泻对环孢霉素代谢的影响

1:治疗期间环孢素血药谷浓度的变化趋势 。该图显示了不同剂量的环孢素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峰值正常,表示诱导阶段 。第二个突出的峰值表示腹泻后环孢素血药浓度不成比例地上升。


讨论

这三个实例展示出腹泻是如何影响环孢霉素的血药浓度的 。三个实例告知红龙扑克TDM是医生调整药量的直接依据。但是三个实例也显示出 ,腹泻症状的出现均会使环孢霉素的浓度显著上升,医生有必要调整患者的用药量来降低高浓度带来的风险。由于针对腹泻的情况,红龙扑克没有固定的经验 ,唯一的手段是药物浓度监测 。但是在这三个案例中可见,仅仅依据TDM调整剂量,并不能有效降低血药浓度,其中腹泻的治愈是恢复的根源。这也强调了在临床上,除了TDM的检测还需要对疾病的相互作用保持警惕 。


红龙扑克生物药物浓度监测全自动化学发光解决方案

【文献解读】腹泻对环孢霉素代谢的影响

【文献解读】腹泻对环孢霉素代谢的影响

【文献解读】腹泻对环孢霉素代谢的影响



相关推荐